新闻资讯 News

实时资讯动态一手把握

零门槛"出国务工"要当心:警惕境外高薪招聘骗局

发布时间:2025-08-27

近年来,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,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出国务工改善生活。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渴望高薪工作的心理,设下"零门槛出国务工"的陷阱,导致许多人不仅未能实现致富梦想,反而遭受财产损失甚至人身安全威胁。本文将深入剖析这类骗局的运作模式、真实案例及防范措施,帮助读者提高警惕。

一、零门槛出国务工的定义与常见形式

零门槛出国务工‌通常指那些无需学历、技能要求,承诺提供高薪境外工作机会的招聘信息。这类骗局往往以"低门槛、高收入"为诱饵,吸引急于改善经济状况的求职者。根据搜索结果,常见的零门槛出国务工形式包括:

虚假招聘网站‌:犯罪团伙搭建仿冒正规劳务公司的网站,发布虚假招聘信息。

短视频平台广告‌:在抖音、快手等平台投放"澳洲农场招工""东南亚高薪客服"等广告。

熟人连环套‌:通过老乡群、亲友圈传播虚假信息,利用熟人信任心理层层渗透。

"一站式"服务陷阱‌:宣称包机票、包签证、包食宿,实则收取高额中介费后失联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正规的出国劳务通常需要一定的技能或语言要求,而"零门槛"承诺往往是骗局的第一信号。


二、零门槛出国务工的主要风险与陷阱

1. 经济诈骗风险

这是最常见的骗局形式。犯罪团伙通常以收取报名费、手续费、签证费、保证金等名义骗取钱财。根据上海警方破获的案件,有受害者缴纳2万余元后,仅获得一张旅游签证。在南通的一起特大诈骗案中,三家虚假劳务公司共诈骗1152人,涉案金额高达1165万元。


2. 人身安全风险

部分骗局不仅骗取钱财,还可能危及人身安全。有受害者被诱骗至境外后,发现所谓"工作"实则是从事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。23岁的小冯被"泰国高薪客服"广告诱骗,最终被带至缅甸从事诈骗引流工作。另一案例中,李某偷渡出境后被"转卖"到6个诈骗窝点,遭受人身控制。

3. 法律风险

参与非法出国务工可能触犯法律。李某因偷渡出境并参与诈骗活动,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。此外,使用旅游签证务工属于非法行为,可能面临被遣返、罚款甚至刑事处罚。

4. 新型犯罪特征

近期破获的案件显示,这类骗局呈现组织化、智能化特征:

使用虚拟定位技术伪造海外工作场景

以"数字货币结算""境外账户转账"逃避监管

假扮境外雇主进行线上面试巩固信任


三、真实案例警示

案例一:南通1152人特大诈骗案

2024年6月,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大劳务诈骗案。三家虚假劳务公司以"办理出国劳务并承诺高薪"为幌子,诈骗全国1152人,涉案金额1165万元。57岁的周先生在短视频看到"澳洲农场招工"广告,缴纳1.5万元后才发现被骗。

案例二:上海境外招工诈骗案

上海宝山警方捣毁两个诈骗团伙,抓获94名犯罪嫌疑人。这些团伙在社交平台发布"低门槛、高薪资"岗位广告,诱骗求职者缴纳高额代办费。有受害者花费2万余元,最终只获得旅游签证。

案例三:被诱骗至缅甸从事诈骗

23岁的小冯被"泰国高薪客服"广告诱骗,偷渡至缅甸后才发现工作内容是通过社交软件诱骗他人到缅甸。他回忆道:"每个人手里提枪对着你,当时反正就是怎么样都来不及了"。


四、专家建议与官方警告

1. 资质查验"三必须"

查验《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》(可登录商务部网站核实)

确认企业是否缴纳对外劳务合作风险处置备用金

核查驻外使领馆公布的合规企业名录

2. 合同审查"五注意"

明确工作地点、岗位、期限

注明薪酬构成及支付方式

约定工伤赔偿及保险条款

列明往返交通费用承担方

载明争议解决适用法律

3. 官方特别提醒

石家庄市商务局发布警告,以下公司未取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:

天津威尔夫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

河北亚图商务服务有限公司

河北浚帆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

官方强调:"通过办理旅游、商务签证出国务工属于非法行为"。


五、如何识别和避免出国务工骗局

警惕"零门槛"承诺‌:正规出国务工通常有基本要求,完全无门槛的招聘极可能是骗局。

核实企业资质‌:通过商务部"走出去"公共服务平台(http://fec.mofcom.gov.cn/)查询企业是否在名录中。

不轻信高薪诱惑‌:对于远高于市场水平的薪资要保持警惕,如"月薪3万保底"等承诺。

拒绝预付费用‌:正规劳务公司不会在出国前收取高额费用,特别是以各种名目反复收费的情况。

实地考察公司‌:条件允许时应实地查看招聘公司,核实办公场所和营业执照。

咨询官方渠道‌:可向当地商务部门或驻外使领馆咨询招聘信息的真实性。


结语

"零门槛出国务工"的承诺背后往往隐藏着精心设计的骗局。求职者应当保持理性,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海外工作机会,切勿轻信"低门槛、高收入"的诱惑。记住:天上不会掉馅饼,出国务工需谨慎。如遇可疑招聘信息,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,共同打击这类违法犯罪活动。

联系我们
分公司
快捷通道